福州市琴藏山谷330号 +13594780216 forested@126.com

公司动态

  • Home
  • 关于惊蛰,看完这一篇超过99%人的认知

关于惊蛰,看完这一篇超过99%人的认知

2025-03-14 15:12:16 1349


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春季的深入,气温逐渐回暖,冰雪消融,万物复苏。

今天,我们一起来聊聊惊蛰有哪些习俗、农事和传说。

听雷醒万物:春天的第一声闹钟

“轰隆隆——”,当第一声春雷在云层中炸响,沉睡的天地仿佛被吹响“运动哨”。

惊蛰,这个自带音响效果的节气,用滚滚雷声当哨子,一脚踢开冬日的懒散。

关于惊蛰,看完这一篇超过99%人的认知

雷神公公在天上敲着锣打着鼓,震醒沉睡一个冬天的小虫子,它们揉揉懵懂的睡眼,伸个懒腰,窸窸窣窣地爬出洞穴。

泥土里的小草听见动静,也急急忙忙探探头,冒出嫩嫩的小芽儿,生怕错过这场明媚春日的狂欢派对。

古人说“惊蛰三候”:一候桃始华,二候仓庚鸣,三候鹰化鸠。

最热闹的“嘉宾”当属那些被雷声惊醒的小生物。蚯蚓扭着身子松土,蚂蚁排着队搬家,就连冬眠的蛇也悄悄溜出洞口晒太阳。

陶渊明曾写“仲春遘时雨,始雷发东隅”,正是这春雷一声响,万物争先恐后地蓬发出蓬勃生机。

有趣的是,在农村,老祖宗还给虫子们安排“叫醒服务”:“震虫”。

有的地方的农人们,会在惊蛰时,敲锣打鼓绕着田埂跑,或用石灰在墙角画弓箭,说要吓跑害虫,让它们再不敢祸害庄稼。

这招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?我不敢妄加评论,但至少虫子们确实被惊得四处逃窜,给春耕腾倒出了清净地。

犁雨备春耕:田间地头的交响曲

农谚“惊蛰不耙地,好比蒸馍走了气”,藏着千年智慧。

春雨贵如油,今年惊蛰前来了一场及时雨,浸润的泥土变得松软,

老农扶着犁铧走过,翻起的新土,散发着湿润的芬芳。

在南方的水田里,老牛“哞——”地一声开犁,溅起的水花里映着蓝天白云。

北方的旱地上,拖拉机轰隆作响,新式播种机精准落籽,古今农具合奏出一曲《春耕进行曲》。

农人弯腰点种的姿势,像极了给大地盖章:“这儿种希望,那儿收丰年。”

小时候,我干的最多的活,就是拎着竹篮在田埂撒草木灰,父亲草木灰能“肥田驱虫”,草木灰不仅撒到田里,还会被风吹一身,每一次撒完都会变成灰猴儿。

最诗意的当属“犁雨”,斜风细雨飘着,头戴斗笠,身披蓑衣,在雾蒙蒙的田野间时隐时现。

唐代诗人韦应物写“微雨众卉新,一雷惊蛰始”,这画面穿越千年依然鲜活着。

只不过,现在的新农人,手机里还有了实时天气预报,随时刷着卫星云图:这场雨能下一天,明日正好播种!

驱邪纳祥瑞,古人自带的“春季杀毒软件”

你以为惊蛰只有农忙吗?殊不知,古人还忙着“杀毒”呢!

《月令七十二候》记载,惊蛰前后“瘟疫盛行”,于是智慧的先民研发出一套“春季防护大礼包”,利用民间习俗驱邪禳灾。

打小人,迎好运

香港铜锣湾的“打小人”非遗现场最是热闹:阿婆手持旧鞋,把写着“瘟神”“晦气”的纸人拍得啪啪响,围观群众笑着喊“打得好!”

这仪式看似滑稽,实则藏着驱除负能量的心理暗示,就像现代人春天大扫除,把霉运统统丢出门。

jbo竞博官网登录

梨子开会,甜味驱邪

北方讲究“惊蛰吃梨”,梨谐音“离”,咬一口清甜多汁的雪花梨,寓意和病痛分离。

山西人还发明冰糖蒸梨、梨膏糖,用吃梨的方法来清肺,把食疗吃出花样。

更有趣的是福建客家人,他们会煮一锅梨子茶,倒进河里,说是送走“百虫之毒”。

祭雷神,拜白虎

在广东,人们在雷神庙用猪肉“贿赂”雷公,求他别乱发脾气;江浙一带则用纸画白虎,拿猪血抹其嘴,美其名曰“糊虎口”。

在最浪漫的湘西苗寨,姑娘们把彩线系在桃树枝上,说是能绊住瘟神的脚——这大概是最早的“结界”艺术?


现如今,我们不再靠雷声辨农时,但惊蛰的基因密码依然鲜活:

公园里大爷甩响空竹,说是“惊百虫”;年轻人组团爬山喊“春天我来啦”,和古人“踏青禳灾”异曲同工。

讲究养生的人们,也喜欢在惊蛰节气喝梨汤、蒸梨膏喝,中华传统文化永续流传。

下春雨了,推开窗户听听,是否有隐隐春雷呢,再去水果店买颗水梨,咬一口,清甜润桑,回味一下老祖宗的智慧。

想象一下,当我们吃着梨子刷手机时,三千年前的先民若在天有灵,会笑着赞许:瞧,惊蛰的“驱邪程序”,还在中华儿女的DNA里流淌着呢!

#原创作品##春天##春日生活打卡季##春耕进行时##每日幸运签#

发表评论